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现任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深圳)总监哈利-辛克格拉文表示,大量的亲身实践和实地考察,让他清晰地看到了困扰中国足球青训的痼疾,令他尤其痛心疾首的是“唯赢球论”。
哈利-辛克格拉文此前是荷兰阿贾克斯俱乐部资深球探,曾任中国U22国足助理教练,也在大连、上海、广州等地执教过青训队伍。
(相关资料图)
“中国大多青训教练的工作重点是赢球,而非培养球员。”他说。他以在广州考察过的一支球队为例说:“这支球队防守很好,在自己的半场拼抢非常积极。他们一旦得球,就只做一件事情:长传。他们有个相当出色的前锋。所以他们总能赢球。这支球队的教练或许能赢得一些比赛的冠军,却没有教他的球员怎么踢球。”
“我们主张从后场发起进攻,层层推进。这就意味着后卫必须要掌握控球、传球和盘带技术;中场球员必须要跑动,让自己处于能够接球的位置,要为前锋射门创造空间;如果前锋球员得球,其他球员要知道如何跑位为前锋提供支持。”他说。
辛克格拉文认为,青训的目的是培养球员,而非赢球,因此应该让孩子去踢控球战术,全员参与,这样对他们的培训价值更高。“如果你一味打长传战术,球员将失去这些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他说。
他发现,国内一些有名的足球学校,比如山东鲁能和广州富力足校,都在尝试教孩子踢现代足球,这令人欣喜。“但很多小的青训机构眼中只有赢球、赢球、赢球。”
“唯赢球论”导致一个现象——青训队伍中大个球员比比皆是。“我昨天去一所足校看了一场2009年龄段对2010年龄段的比赛,你知道球员有多高吗?”辛克格拉文对记者说,“十三四岁的孩子1米8,非常高。他们是最高的球员,但不一定是最好的球员。”
辛克格拉文说,如果他儿子戴雷生在中国,会很难成为职业球员。戴雷目前效力于德甲勒沃库森,13岁时因个头矮小无法与队友对抗而苦恼,要求父亲想办法让他快速长个。辛克格拉文说:“我说个小不是问题,你必须要完善技术,必须要善于动脑子,要有创造力,这样你才能和他们抗衡。你将来会变得强壮,但那些现在强壮的孩子将来不会像你这样善于动脑子和有创造力。”
辛克格拉文认为,球员在15至17岁时,只要训练得法,都能练出强壮的身体,而对足球的理解和创造力却必须要从小进行培养。
竞技体育中还有个“出生月份效应”。同一年龄段的球员,1月份出生的比12月份出生的要大11个月。因此,在青训期那些早出生的孩子身体更具优势。
辛克格拉文展示了一家瑞士机构2021年对全球119个足球联赛四万多名球员做的“出生月份效应”的调查。这个调查显示,中国球员中生日在1-3月份的占43.6%,全球最高;其次是土耳其,为38.4%;占比最低的是西班牙,为33.4%;荷兰倒数第二,为33.5%。
“43.6%,这个数字太高了。这说明,中国教练选材对球员身体看重太多,他们更关注短期成绩。那些身材矮小但技战术能力更强的球员往往被忽略了。”他说。
(德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