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城建”)发布提示公告,“16中城建MTN001”债券于2021年3月1日到期。
因资金链紧张存在不能兑付的可能性,而从发行之日起,该笔债权几乎从未按时兑付,已构成多次实质性违约,此次违约将大概率出现。
债权人称中城建名下已无资产,而多年来中城建遍寻合作方未果。
百亿违约王或再添一笔
据了解,“16中城建MTN001”发行总额18亿元,计息期利率3.97%,发行期限为5年,于2021年3月1日到期,而在这五年当中,2017年、2018年、2020年均出现实质性违约。
中城建表示,由于股东发生变化,同时受评级下调等因素影响,融资受限、流动性存在一定压力。
中城建官网信息显示,中城建成立于1990年,由隶属于解放军二炮后勤部的中国天龙实业总公司脱钩改制而来。主要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业务,同时集房地产开发经营、工程施工、装饰装修、道路桥梁、园林绿化工程、管道工程等服务于一体。除此之外,中城建业务还涵盖设计、建筑、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
早在2016年11月,中城建就已经发生了首次债券违约。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11月28日,14中城建PPN003、12中城建MTN1和14中城建PPN004即同时出现实质违约,三笔债券余额总计60亿元。
此外,Wind数据显示,目前中城建已实质违约债券有8只,已实质违约债券余额达136.50亿元。其中目前已到期债券就有6只,已逾期未偿本金就达100.5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违约债券所募集资金多用于补充中城建及子公司营运资金和偿还到期银行贷款。此外,已实际违约的债券所涉投资机构众多。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城建面临的法律诉讼就有304起。
基于多次未能及时兑付,联合资信数次下调中城建评级。目前中城建的主体评级为C,在联合资信的评级体系中,C为最低评级,意为“不能偿还债务”。
祸起“摘帽”央企
中城建的崩塌源于股权多次转换。
起先,中城建受控于住建部下属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城院”)。
而中城院是名副其实的央企,但根据“取消行政机关(包括下属单位)与行业协会商会的主办、主管、联系和挂靠关系”的意见,2016年4月25日中城院转让99%中城建的股权给北京惠农基金,自身持股比例降至1%,至此,中城建从“央企”摘帽。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有企业性质的改变触发中城建香港子公司中国城市建设(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行的25亿元点心债的提前赎回条款。
根据协议,中城建国际须于2016年6月20日对登记提前赎回的投资人按照票面的101%加上应付利息进行兑付。然而截至当年8月仍有15亿元待偿,子公司在境外市场违约,中城建债券违约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
为稳定市场信心,中城建选择重获国企身份。短短3个月后,2016年8月中城建发布公告称,北京中冶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冶投资”)已完成对其51%股权的协议收购,股权转让协议已正式生效。
此番股权转让,操作并不透明,还直接引发两家公司对簿公堂。
2019年7月15日,北京高院裁定中冶投资持有的中城建51%股权无效,中冶投资管理中城建三年的历史宣告结束。此次股权纠纷之后,中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中城建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1%。
也正是因为两者对簿公堂,导致中城建融资困难,一步步崩盘。
至少21家金融机构踩雷 重组困难
2018年7月20日,中城建发布《中城建关于多笔债券违约的涉诉情况的公告》(以下简称“涉诉公告”)中提及相关债务问题,波及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原告方仅银行就包括杭州银行、北京农商行、杭州联合农商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等。
另外还有太平洋保险、吉祥人寿、幸福人寿、景顺长城基金、浦银基金、易方达基金、国联安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而“最大债主”兴业信托一家投资本金高达12亿元。
截至目前,至少21家金融机构踩雷中城建。
综合来看,上述债权人均认购了中城建发行的票据。其中,大多数金融机构因认购中城建发行的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而成为其债权人。
“几年前做了财产保全工作后就没再关注过了,其实目前法院对中城建该查封的资产已经查封得差不多了,目前应该也没多大改善。”一家债权机构的业务承办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各债权人也只能通过司法途径追偿,但目前来看,中城建方面的还债能力和意愿并无明显改善,可能只剩下破产清算或重组方式能解决了。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各债权人能够追回本息的几率很小,“长期违约,且迟迟不披露财报信息,这明显已经是‘老赖’了,这样下去,以后肯定再不会有机构肯借钱给这家公司了。”
早在2017年,中城建方面就宣称正在进行股权重组。
时至今日,谈到违约债券问题,中城建方面向记者表示依然未有明确方案,不过仍希望通过重组方式来解决,“现在已经有很多(声音)说我们破产了,但法院方面还是希望先按重组走。
当然我们对这个企业肯定是有感情的,我们不希望他破产,所以还在寻找新的战略合作方进来把债务接下来,至少让企业存续一段时间,再看能不能盘活资产后活下来。”
而问及中城建目前是否有足够的资产可供盘活,在偿还债务后能够继续经营时,对方则表示资产方面的情况并不清楚,但如果要恢复经营,新的合作方除承接债务后和原股东以及北京中冶方面都商谈好之外,至少还需要自带团队。
中城建方面也表示,目前并未找到新的合作方。据其透露,原因之一是北京中冶至今并未退出,“中城建的问题不光是债券违约那么简单的事情。
北京中冶输了官司还不退出,现在股权还没还回来,工商登记也没变更,就算有合作方,合作方要信谁的啊?”
中城建已无还款能力,还没有召集债权人大会,最坏的打算就是破产清算,或者是重组。“如果是重组,并且银行愿意续贷,企业或许还有喘息的机会。”
华东某银行投行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之前有接触过中城建,后来觉得不靠谱,没有投他们的债。”他向记者分析道,很多企业挂“中”字头,在市场上大肆敛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