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70%的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疗(放疗)。如何让放疗更加精准、高效、安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近日成功开展的这项创新性技术,实现分毫不差地精准打击肿瘤,使得患者疗程更短、效果更佳,且毒副作用反应更低。据了解,该技术也是在重庆首次开展。
(资料图)
接受新技术治疗的是一名老年肺腺癌患者,他长期吸烟,因反复咳嗽咯血入院,并伴随全身多处转移。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决定采用非共面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4D锥形束图像引导(4D-CBCT)+光学无膜监测治疗方案。
目前,该患者已完成放疗,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将于近日出院。
什么是非共面SBRT+4D-CBCT+光学无膜监测?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周伟表示,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是利用多角度射线集束原理,将高能射线聚集在体内治疗肿瘤,达到有效杀死肿瘤的目的,特点是大剂量、小分次。相对常规放疗技术来说,SBRT技术的肿瘤控制率更高,正常组织副反应更低,疗程更短,治疗时间可由以前六周(25-30分次)缩短到一周内(1-5分次)。SBRT技术主要适应于颅内肿瘤,肺部、肝部等胸腹部肿瘤。
周伟说,SBRT可采用共面和非共面技术完成,主要区别是治疗床是否围绕治疗等中心旋转。两者相比较,非共面更能有效降低对肿瘤靶区周围正常器官接受的照射剂量,进而减少患者的毒副反应。
非共面SBRT技术对位置精度和剂量精度要求更高,必须借助图像引导技术,在每次放疗前和放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运动进行管理,以确保放疗时肿瘤靶区位置与CT定位时的位置高度契合,保证剂量传递的精准性。
常规的图像引导技术有二维kV、三维CBCT等,仅能在放疗前进行扫描,查看肿瘤的解剖位置,通过与数字重建影像、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来纠正患者的摆位误差,对患者的呼吸运动和放疗过程中的动度监测并未涉及。为了弥补现有缺陷,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将4D-CBCT与光学无膜监测引入到了实际临床工作中。
患者在放疗前,首先采用发泡胶固定体位,摆脱了模具的束缚,舒适度更高。其次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采集其规律的呼吸波,通过4D-CBCT图像引导,同时与4DCT进行图像配准纠正摆位误差,并与光学体表监测的摆位误差相互验证,以保证监测精度。放疗过程中,体表光学图像引导系统会实时显示患者体表信息,治疗师可以监测患者的6维体表动度,并按需设置动度阈值,当患者任一方向超过该阈值,治疗设备将立刻停止出束。
该项创新技术的开展,将让更多肿瘤患者从中获益。
(图片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提供)
(作者:王小生 作者单位: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