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稳步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25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2%。这意味着,2020年,境外机构净增持银行间债券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一方面显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债券市场各项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券市场的便利程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说明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吸引力持续提升,境外机构投资者长期看好人民币资产,对我国经济金融具有较强信心。
一年增持中国债券超过1万亿元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提升,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冲击,但并没有妨碍境外机构继续买入中国债券的脚步,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的数量和占比均在稳步提升。
按照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数据,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已经达到3.25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2%。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1.88万亿元,占比57.7%;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9248.09亿元,占比28.4%。
在过去两年,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连续突破2万亿元和3万亿元的整数关口。一年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与上海清算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境外机构共持有人民币债券2.1876万亿元。这一规模比2018年增长约4600亿元。进入2020年,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债券规模超过3万亿元,比2019年净增加超过1万亿元。
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开放正式开通。当年,境外机构显著增持中国债券,截至当年末,合计持有规模超过1万亿元。这也意味着,过去3年,境外机构净增持中国债券规模合计达到2万亿元。
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也稳步增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共有905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468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625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188家同时通过两种渠道入市。
与此同时,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7841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341亿元;12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4800亿元,卖出债券3049亿元,净买入1751亿元。债券通公司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债券通交投活跃,累计成交58518笔,金额4.8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82.8%。
债市国际吸引力持续增强
境外机构持续买入中国债券,既是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加快的结果,也是我国债市国际吸引力大幅提升的表现。
自2017年债券通开通后,我国债券市场开放步伐进一步加速,高水平开放格局逐步构建而成。从2020年看,一系列重要开放举措相继落地,大幅便利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比如,取消外资机构境内证券投资额度管理要求、试运行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下直接交易服务、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买卖交易时段延长等。这些开放措施大幅提升了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的积极性。
在这些举措中,于2020年9月1日开始试运行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下直接交易服务(CIBM Direct直接交易服务),是继债券通之后,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创新。试运行首日,多家境外机构通过该服务达成现券交易,体验了直接交易的高效便利。另一项开放举措——延长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买卖交易时段,同样提升了境外机构买卖中国债券的便利程度。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延长时段共成交349亿元,占同期交易量的4%。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加速,债券市场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020年2月28日起,9只中国国债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此前,2019年4月1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已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2020年9月,富时罗素公司宣布,中国国债将于2021年10月被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至此,全球三大债券指数提供商都已经和计划将中国债券纳入相关指数,这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金融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
债券市场开放程度将继续提升
国际主要债券指数逐步纳入中国债券,意味着将有数量不菲的跟踪指数投资的资金流入我国债市。不过,就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持债比例看,总体依然偏低,国际化程度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和公司信用类债券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位。人民银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15.7万亿元。其中,国债托管余额为19.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为25.4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为27.5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为25.7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为4.3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为11万亿元。
在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继续推进市场双向开放,夯实市场基础制度,成为未来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开放看,债券市场或将有进一步的开放举措,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格局。《金融时报》记者此前不久获悉,人民银行正在与香港货币当局一道,会同各方研究探讨债券通的“南向通”框架性方案。“南向通”一旦顺利落地,将是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的又一标志性举措,有利于支持境内机构“走出去”配置境外债券资产,多角度参与融入全球金融服务业。今年元旦前夕,交易商协会发布熊猫债市场相关制度,进一步促进熊猫债“建章立制”,提升银行间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树立中国债券市场的良好形象。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在加快完善。2020年,债券市场一系列“补短板”举措落地,促进市场基础制度完善和互联互通。比如《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发布,《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出台,《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发布等。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的工作会议指出,将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并部署了一系列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如牵头制定债券市场发展规划,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作者 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