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认为,中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率先复苏,导致中外利差进一步走阔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多位外资基金经理表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提速,2021年海外资本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总规模,仍将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此前表示,人民币并不一定会在短期内很快成为储备货币,但速度将会比所有人预期的更快。
“避险”属性凸显 外资狂买中国债券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年来,在负利率席卷欧洲、美债收益率走低的背景下,中国债券收益颇为诱人。特别是在2020年,由于疫情冲击,海外多国实施了超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延续至今,而中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率先复苏,导致中外利差进一步走阔。
相较于2019年,202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也让中国债券“避险”属性凸显。2020年1月至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下跌,但外资加仓势头并未停止;6月后,由于中国经济复苏领先叠加美元转弱,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外资增持速度加快。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债登”)1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28848.44亿元,环比增加1185.08亿元,自2018年12月以来,连续25个月增加。2020年,境外机构在中债登托管的债券面额净增10078.71亿元。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健恒认为,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吸引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高利差和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中长期角度来看,美元大概率仍将处在贬值通道,人民币稳中有升的局面将会延续。
外资持仓规模的快速增长还得益于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2020年以来,债市开放呈现五大亮点:一是便利结算、托管和汇率风险管理,二是取消额度限制,三是放松资本管制约束,四是金融服务与国际接轨,五是扩大交易品种。“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毫无疑问将继续向前推进。”谢亚轩称。
对此,国际金融机构颇为认可。继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GBI-EM)后,2020年9月25日,富时罗素公司确认中国国债将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
陈健恒认为,随着中国债市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中国债券逐步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的比重逐步提升,但目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超114万亿元。结合债券通数据测算,境外投资者持仓占比不到3%。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境外机构对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和风险对冲需求将继续提升,加仓中国债券已成趋势。
不过,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仍有不足之处,如债券市场流动性仍待提升,评级标准尚待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有待增加。建议加强配套服务业发展,建设“软件”设施,加大风险对冲产品研发力度,完善评级标准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长期投资机构仍将持续加码人民币国债
据深圳商报报道,数据显示,外资上个月增持1185.08亿元人民币债券,这也是外资连续第25个月增持中国债券。自2017年“债券通”开放以来,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持债规模年均增速达40%。数据显示,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债券通累计成交量为7.66万亿元,占同时期境外机构交易量的44.7%。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此前表示,人民币并不一定会在短期内很快成为储备货币,但速度将会比所有人预期的更快,预计人民币将受益于资本流入,利差和经济增速差均对中国债市有利。
富达国际认为,从全球债市来看,鉴于中国债券的收益率优势愈发明显以及三大全球债券指数的纳入,中国债券具备配置价值。若国内经济维持去年下半年的复苏趋势,利率债恐难有持续走强的空间。从估值角度,高等级信用债配置价值更为凸显。虽然来自国企和城投违约风险不可忽视,但总体新增违约规模并不会在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称,多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也表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提速,加之中美利差持续高位运行,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2021年海外资本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总规模,仍将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某欧洲大型资管机构的一位驻华首席代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只要中美利差(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价差)保持在230个基点左右,若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至6.15-6.2,海外投资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的实际回报率将达到3%,足以填补欧美主权债券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回报缺口”。
他透露,目前不少全球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已超配人民币债券。这些基金认为,在疫情继续肆虐全球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稳健复苏成长的基本面,给人民币债券提供无可比拟的投资安全边界与长期正回报。
“如今,影响海外机构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最大障碍,主要是境内债券品种的风险对冲衍生品不够丰富,导致部分海外机构投资委员会不敢放手让中国交易团队自主扩大人民币债券的投资范畴。”上述欧洲大型资管机构驻华首席代表向记者表示。
不过,随着QFII/RQFII大幅拓宽海外投资机构的境内投资范畴,境外资管机构正与部分境内银行券商协商研发定制化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既能有效规避债券持有期间利率、汇率、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又能将人民币债券投资范畴扩大至企业债、城投债等领域。
2020年12月份,阻碍海外资本加仓人民币债券的不利因素其实并不少。一方面,当月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不到600个基点,远远低于10、11月份的涨势;另一方面,受美债收益率反弹影响,中美利差(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价差)从历史高点250个基点,回落至227个基点。
受此影响,不同类型的海外资本增持人民币债券的策略开始出现分化,部分押注人民币升值获利的对冲基金,开始放缓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步伐;相比而言,不少长期投资机构则抓住机会增持。
前述驻华代表透露,面对人民币涨势放缓与中美利差收窄,这反而是加码人民币债券的良机。究其原因,一是判断2021年美元仍将继续贬值,买入人民币债券还能获得人民币升值红利;二是对冲基金放缓加仓步伐,12月部分交易日中国国债收益率升至3.25%附近(价格超跌),出现了抄底买入机会。